手抬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你可能是肩夾擠症候群

手抬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你可能是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候群是什麼?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抬手穿衣服時肩膀刺痛?拿東西過頭時肩膀卡住、疼痛?甚至半夜因為肩膀不舒服而睡不好?小心,你可能正受到「肩夾擠症候群」的困擾。

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是最常見的肩部疼痛原因之一。它指的是當手臂抬高時,肩膀內部的肌腱與滑囊被擠壓在兩塊骨頭之間,產生疼痛與發炎反應。

肩夾擠的疼痛區塊有一定的範圍,手離身體約45度開始產生痛感,手臂高過肩,反而又不痛了。這是因為肩關節由多個結構組成,包括肱骨(手臂骨)、肩胛骨、鎖骨、以及圍繞關節的肌肉與韌帶。

當我們抬高手臂時,肱骨會往上移動,而在它與上方的「肩峰」(肩胛骨的一部分)之間,有一個狹小的空間,稱為肩峰下空間(subacromial space)。這個空間裡住著一些重要的軟組織,包括:

  • 棘上肌肌腱(旋轉肌群之一)
  • 肩峰下滑囊(幫助肌腱滑動的液囊)
  • 部分韌帶與其他組織

當這個空間因某些原因變得過於狹窄,例如肌肉不平衡、骨刺、姿勢不良或反覆性使用,就會導致上述的軟組織被「夾住」或「磨擦」,反覆受壓,久而久之導致慢性發炎、腫脹、疼痛,這就是所謂的「肩夾擠」。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扇門(肩峰)與地板(肱骨頭)之間夾著一條水管(肌腱),每次你開關門時,這條水管都被壓住,久了當然會損壞。這就是肩夾擠發生的原理。

肩夾擠常見的症狀

  • 手舉高超過肩膀時會痛
  • 睡到一半肩膀痛醒,尤其側睡更明顯
  • 背後抓癢、綁內衣或摸不到背後
  • 肩膀感覺卡卡,甚至聽到喀喀聲
  • 疼痛多集中在肩膀前側或外側,延伸至上臂

為什麼會發生?

肩夾擠產生的原因包括:

  • 姿勢不良:長期駝背、聳肩,會改變肩胛骨與肱骨的對位,讓肩峰下空間變窄
  • 肩胛穩定不足:肩胛骨若無法穩定、正確引導手臂動作,容易造成肌腱偏離正常軌道,增加摩擦
  • 肌力不平衡:前側肌群(胸肌、前三角肌)過強,後側穩定肌群(菱形肌、下斜方肌)無力,導致動作失衡
  • 過度使用:重複性動作如投球、搬重物、反覆高舉手臂,會使肌腱與滑囊發炎腫脹
  • 老化與退化:中年以後肌腱本身結構退化,肩夾擠發生率上升
  • 骨刺或天生結構異常:先天的肩峰形狀呈鉤狀,使得肩峰下的空間較小,或長骨刺較容易夾擠

常見治療方式

  • 物理治療介入:徒手治療、運動訓練、關節活動鬆動術
  • 肌力重建訓練:特別強化肩胛穩定肌與旋轉肌群
  • 正確動作再教育:矯正日常抬手、拿物方式
  • 熱敷、超音波治療:幫助舒緩急性疼痛
  • 避免誘發動作:暫停過度抬高手臂的活動

日常保健小撇步

  1. 保持挺胸、肩膀放鬆,避免長時間駝背
  2. 工作時每小時休息並活動肩膀
  3. 提重物時避免直接過肩舉起,可彎手肘靠近身體搬運
  4. 側睡時可在手臂下墊枕頭,減輕壓力
  5. 若疼痛反覆發作,請及早就醫評估

別讓肩膀的痛,限制了你的生活與自由。肩夾擠是可以被改善的,只要你願意正視它、理解它,並且採取行動,疼痛將不再成為你的日常。

舒適美優物理治療所,「深耕社區、關懷里民、專業衛教、推動健康」,透過精密的測量儀器搭配扎實的臨床經驗,為每個需要幫助的顧客,逐步實踐健康生活,提供客制化量身打造的訓練、復健與治療方案。

立即線上預約體驗

FACEBOOK粉絲團: 舒適美優物理治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