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危機與預防
心血管疾病成為現代健康隱憂
你知道嗎?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高達6萬多例,甚至超越癌症的5萬多例,成為健康最大的威脅之一。 其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息息相關。然而,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及生活壓力的增加,三高族群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問題,年輕化的趨勢令人擔憂。
三高年輕化,猝死風險上升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20歲以上國人的三高自知率 為:
- 高血壓: 68%
- 高血糖: 66%
- 高血脂: 23%
這表示,約有4到7成的民眾不知道自己是三高患者,而這些健康問題往往是無聲無息的,直到疾病發作才被發現。這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甚至影響年輕族群的原因之一。
心因性猝死——年輕人的隱形殺手
你是否曾經聽過「心因性猝死」?這是一種心臟驟停 的狀況,發病時可能毫無徵兆,患者會突然失去意識並倒下,甚至在幾分鐘內失去生命跡象。近年來,台灣發生多起年輕藝人或運動員因急性心肌梗塞而猝死的案例,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研究顯示,以下族群屬於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自身健康狀況:
- 三高患者: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者。
- 吸菸者: 長期吸菸會加速血管硬化。
- 肥胖者: 體脂過高者易有心血管負擔。
- 家族病史: 若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更需定期檢查。
- 曾無預警昏倒、心悸者: 有過心律不整或暫時性昏倒病史的人。
- 長期壓力大、睡眠不足者: 影響心血管健康。
- 曾做過心導管、支架、中風者: 需密切關注後續血管健康。
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為了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專家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預防:
- 健康飲食: 減少高油、高糖、高鹽飲食,增加蔬菜與全穀類攝取。
- 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或游泳。
- 定期健康檢查: 了解自身血壓、血糖、血脂狀況,避免三高未被發現。
- 使用非侵入性保養: HECP(螺旋體外反搏系統)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療程,可幫助改善血液循環,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 延伸閱讀:血管硬化改善方案新選擇:HECP助力健康管理
FACEBOOK粉絲團: 舒適美優物理治療所
🔺圖文資訊僅供衛教參考,保養計劃與結果因人而異。
⭕ 體外反搏保養適應症:
1、慢性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衛福部核可)
2、充血性心臟衰竭
3、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後的患者的術後治療
4、與缺血性漬瘍、休息痛或跛行有關的周邊動脈疾病
5、糖尿病供發的周邊動脈疾病或可能與動脈供應不足有關的其他狀況,包括夜間腿部抽筋和/或糖尿病壞疽
6、靜脈疾病,包括預防深層靜脈血栓性靜脈炎
7、用於健康患者,以提高血管擴張、增加氧氣攝取量和增加血流
❌ 體外反搏保養禁忌症:
1、在體外反搏系統施作前6週內進行過任何手術
2、在體外反搏系統施作前1至2週内接受心臟導管插入術。
3、未控制的的心律失常或可能干擾體外反搏系統充氣與放氣觸發的控制型心律失常。
4、雙腔心臟臟起搏器患者,其中心房起搏可能干擾體外反搏系統充氣的時間序列(需在施作前解決)。
5、主動脈瓣閉鎖不全(返流可能妨礙舒張期增強)。
6、嚴重的肺部疾病。
7、限制性的外周血管疾病,特别是涉及骼股動脈的情況。
8、深靜脈脈血栓性靜脈炎(存在血栓栓塞風險)。
9、心率低於每分鐘35次或高於每分鐘125次的患者(此類患者需在接受體外反搏系統施作前進行評估和處理)。
10、存在局部感染、肢體血管炎或腹主動脈瘤的患者。
11、懷孕女性及未提供陰性妊娠測試結果的育齡女性。
12、受施作肢體上有燒傷、開放性傷口或骨折的患者。